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述廉报告 > 正文 2015-06-01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篇一:小课题研究方案与研究报告示例

  小课题研究方案与研究报告示例

  《激发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学校学生入学年龄偏小,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学生,对数学学起来没有兴趣。加之我们农村小学多媒体设备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我一直以来的思考。据此我拟定《激发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20**级一年级一﹑二班的学生

  研究内容:如何借助游戏、比赛等活动,直观教具,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研究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能正确计算,理解算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对《激发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轻松愉快地把数学学好。

  研究方法:在此课题研究中我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其次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年9月-----10月)

  (1)建立了课题组,查阅资料分析现状。

  (2)研讨课题。

  2、调查、实施阶段(20**年10月----2013年4月)

  3、总结阶段(2013年4月---5月)

  (1)收集原始资料。

  (2)整理资料。

  (3)写报告材料。

  (4)研究成果展示。

  (5)邀请老师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评估。

  五、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时间 20**年9月---2013年5月 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数数的能力和兴趣都得到提高。

  2、课题实践研究使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教学理论得以充实,教研能力有所提高。

  3、改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

  4、实践中完成了课题报告,还撰写了相关论文,反思。

  《激发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代不断地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学习永无止境。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所以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及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数数的学习是这些基础的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自然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使命。

  2、新课标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赋予数数教学全新的理念。数数与读数、写数,计算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数教学再不是传统的“孤立地、单纯地数数”,而是“以人为本”多元化的整体教学。

  3、学大于教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他们喜欢的是游戏、玩。而数学教学是非常抽象、枯燥、单调的教学。加之农村小学多媒体设备缺乏,学习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教”与“学”之间就存在复杂的关系,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的内容。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我开学以来一直在思索、探究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如何借助游戏、比赛等活动,采用多种方式,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研究对象:20**级一年级学生

  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年9月--10月)

  (1)查阅资料分析现状。

  (2)研讨课题。期初以理论、业务学习为主,研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记录。期中以实验课题的研讨活动为主,通过展示公开课,进行评议、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总结成功经验。期末以理论学习、交流各自心得和撰写论文为主,使课题组成员把实践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行再研究,并进行总结。

  2、调查、实施阶段(20**年10月--2013年4月)

  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学习动机受兴趣支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多采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越显著,抽象思维就越弱,所以学习起抽象的数字符号来就感觉枯燥乏味,加之家庭和幼儿园在学前对他们的提前灌输,使孩子们对数数已失去了原初的那份好奇与喜爱,日渐畏难、厌倦起来。

  针对他们这一特点采取了多种方法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奇趣无穷。

  3、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1)收集原始资料。

  (2)整理资料。

  (3)写报告材料。

  (4)研究成果展示。

  (5)邀请老师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评估。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一步:理论学习

  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我认真阅读了《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让我更一步明确了教研成果的研究思路、掌握了怎样研究一个微型课题;我还学习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我提炼出了一个成功的教师具备的条件,让我在研究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学习了《读与算》、《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许多与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有关的书籍,掌握了学生认知过程,与教学相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研究提供了捷径。

  第二步:实际操作

  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人,而人的问题是个素质问题,素质问题关键在教育。教育成败在一定意义上讲关系到一切事业的成败。今天,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等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差事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生认数和数数时,经常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

  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勺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豆芽”,从而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身体部位形象比划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敏感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理解算理,而且对培养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掌握算理,抽象的算理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学具操作可以将思维的过程具体化,如我在教学“8+5”时,先让学生拿出8根红色小棒和5根黄色小棒,边摆边想,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移动一下小棒就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用学具摆加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复述操作过程,这样“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的算理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让学生做游戏活动,教师指定一个学生拿着教学所用的纸币,另外一个学生拿着所购买的物品的单价,让其他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让他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促使学生巩固己学到的知识。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回答问题不对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提问题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在教学生认识钟表时,先让学生猜谜语“无脚能行走,无口能报时,它说几时了,人人都遵照”,猜一猜它是什么?当然,还可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教学中通过“说一说” ﹑“摆一摆” ﹑“想一想”,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第三步:课堂实践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课堂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能不能进行合作式教学研究,我在边教边摸索。通过实践,我渐渐明白,数学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只不过要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以2—4人为一组。如:我在

  教学中找出合作点:(1)这幅图画的什么?(2)有什么图形?(3)如何分一分?让学生同座之间讨论。刚开始,学生同座之间不知所云。茫然坐在那里。于是我手把手教两人讨论,并在全班做示范。于是学生学会了讨论。经讨论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自主性也较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取得了显著进步!

  四、研究成效

  (一)成果

  1.认识成果:

  (1)学生的所得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数、识图、计算等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收获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和谐,减轻了教师心理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2.操作技术成果:

  通过我们对本课题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形成了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理论。

  (二)效果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根据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改进,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和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充分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学习建议

  (1)面向全体,全员参与;注意潜质生的转化,优生的提高。

  (2)充分准备教学用具和资源。重要的教具、学具——口算卡片,每人一张。教师熟记各种口诀;教学的语言明确简洁。

  〔3〕意识培养﹕培养学生 合作、竞争、参与、成就意识。

  六、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2、《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新课程标准》

  篇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

  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1)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3)组织试点校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的措施,实施验证。

  (4)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试点班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5)充分发挥教研室、教有组和备课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六、组织及管理

  1、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2、具体任务

  (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

  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

  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点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

  各备课组也要经常性地进行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5)实验点教师应注意控制变量,不断总结可以推广的经验来。

  (6)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篇三:课题实施方案例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张家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2、寻求“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和谐发展的机会。

  3、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中明确指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4、提出“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研究”是提升我本人教改理念和教改能力的需要。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教学观,努力实现“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2、实行新课程以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仍然存在,历史教师要用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来创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的和谐。

  3、旧的义务教育课程,片面强调知识授受,不注重分析、理解、动手等综合能力及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历史教师要尽量争取 “从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的和谐。

  总之,我个人设想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选拔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等方面做理念性的变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关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思想。

  (2)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3)现代教学论、教育论、管理理论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强调内化的过程,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课题的研究目的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整体优化,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和谐。

  2、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

  3、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教师“引导助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4、研究历史课程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5、研究学生本人德、智、体、美、劳诸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当前我校历史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和研究。

  比较法:通过对历史教学中各研究对象及同一研究对象的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实验成效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七、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观念,立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化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习。建立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关系。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3、个性化原则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趣味性原则

  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求学生有趣更和谐,和谐更有趣。

  八、研究的具体策略及保障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思想素质。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探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创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活动。

  (三)力求历史学科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贴近现实生活,在教育教学上及时渗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与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技术、新动态。

  (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找准学科结合点和切入点。结合点是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结合点,抓住了这个点,互相独立的学科就成为了整体;切入点是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相渗透相融合的切入点,抓住了这一点,就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 (五)改进评价方法。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六) 及时对资料认真分析,对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 争取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九、 研究的范围与对象

  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本校全体历史学科教师;语文、政治、地理三个学科的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家长。

  十、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6年11月—2007年1月,确立研究课题,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调查学情、教情、家情等;学习有关和谐教育的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要求、掌握方法。为开题做好充分准备。

  2、 实施阶段:

  2007年1月—20**年6月,从过渡实施到全面实施,实现研究的各项目标。从历史学科到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从智育到德育再到体、美、劳;从历史课堂到社会生活。分层实施,逐步深入,形成课题研究特色。

  3、 总结阶段:

  20**年6月—20**年12月,结题鉴定。总结经验、编辑研究成果专集,完成研究报告。向学校展示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的呈现形式:

  (一)预期成果:

  1、确立促使“初中历史新课程中学生和谐发展”的策略:

  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有效的转变,建立融洽、合作、尊爱的师生感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 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教学节奏,课堂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使学生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能够自我协调与恰当处理;使学生热爱学校与学习生活,把学习作为乐事。

  2、探索并总结“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流程。更好地贯彻落实临沂市新一轮初中历史知新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程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推动历史教研组的教科研工作,形成科研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预期成果呈现形式:研究报告、论文、典型课例。

  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研究

  实施方案

  刘新玲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 半个世纪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

  习惯是由长期的经验或反复训练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行为倾向,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学习不仅要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要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会使学生求知成才事半功倍。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是人的青少年时期,其中中学阶段尤为关键。古人云"教子于小",主要是讲要注意良好习惯的早期培养。无数人才成长经历说明,在人生和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成功都与具备良好习惯密不可分。因此,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指导思想:

  本课题以现代英语教育理论及《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英语学习习惯。

  三、 理论依据:

  克拉申(Krashen)在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中提出语言学习主要是通过“语言习得”进行的,而“习得”语言必须满是以下条件: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者接触足够的,有意义的(meaningful),既有趣又相关的(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的(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针对现在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种被动“学得”,而非主动“习得”,尝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听说领先,扩大阅读量,加大语言信息输入,结合生活实际,交际运用,训练语言信息输出能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输入和输出语言信息。让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有效的英语学习策 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语言综 合运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大胆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索有效的英语学习习惯及其培养方法,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高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具体目标:

  1.养成主动学习习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②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活动的习惯。 ③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④自觉改错的习惯。⑤在生活中多说多用的习惯。

  2.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①合作对话操练与运用。②合作讨论话题,相互补充,各抒己见。③合作整合所学内容进行运用表演的习惯。④合作调查采访的习惯。⑤合作讨论解决疑点难点的习惯。

  3.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①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②多听英语广播,多看英语

  节目以及报刊杂志,主动探究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现状及其学习习惯,摸清底子。

  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意识,明确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研究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4.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5.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修正提高。

  6.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实验法。

  3、分析法。

  4、对比法。

  5、实践反思法。

  七、 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

  实验从2006年12月—20**年12月.分3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6年12月___2007年5月)

  (1).课题确定:查阅、学习相关资料,结合新课标、新教材,积累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数据,建立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现状的数据,书写实验方案。

  (2)..确定实验对象:以05级两个班为实验班级,其它班为对比班。

  2.实验阶段:(2007年6月—20**年7月)

  本阶段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探索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及其养成策略,分2步进行 : 第一步(2007年6月——2007年12月)

  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指导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第二步(20**年1月——20**年7月)

  在前一段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实验总结阶段:(20**年8月—20**年12月)

  全面整理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总结、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实验教师分别完成本课题的论文或实验报告。

  2、以英语课题研究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学生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形成高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4、使我校“全面发展,英语突出”的办学特色得以体现,真正使学生能够运用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英语学习,从而达到英语学习交际运用的目的。

  九、课题研究成员的分工:

  课题操作实验小组:

  负责人:刘新玲

  组员:刘蕾

  十、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而其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是学习方式转变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因此,研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教学改革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是我县的龙头初中,办学特色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英语特长。”学校领导重视英语教学,配置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如英语小品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角”等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机会。

  篇五: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当课题确定之前,开题报告是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当课题确定之后,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即工作计划,它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

  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名称要准确、规范。

  1.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比较具体的,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优化学生教学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组建研究队伍。2、确定研究对象3、选择实验班4、前测、分析和调研。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很多,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如课题经费的估算、来源和管理

  篇六:课题研究方案范例1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方案

  金沙中学 季仲平 薛 军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关模块和模块教学的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哲学教授J.福多(JerryA.Fodor)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智能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力的三大理论之一。

  模块教学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对于普通中学模块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未涉及。

  我国自1993年引入模块教学理论,2003年颁布的高中课程方案采用“模块”方案,于是,模块教学理论在高中教学中就显示巨大的生命力。目前普通高中面临着“模块教学”改革,上海建平中学等学校已经对此进行实验研究,江苏省对体育等学科明确提出模块教学要求,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至今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运行操作模式,模块教学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审视与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丰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系统。

  2.有助于丰富模块教学的内涵,联系“模拟论”“理论论”,对认知加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的学科逻辑的框束。

  3.有助于英语课程逐步走向以专题或课题为组织线索,适应学生从事探究学习的需要,利于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发展。

  4.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若暂时完成某一模块“失败”,可以及时得到补救。比如,可以重修未达标的模块,也可以通过选择任意选修课程中相应层次的某些课程模块。

  5.有助于适应高中英语课程学习分化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乐学—好学—会学的个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模块:模块( module ) 是一个被各学科经常使用的概念。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 Oxford Advanced Learner ' ,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的解释,模块是英国大学课程中的一个单元或单位,或计算机等语言中的功能块、程序块等组件。模块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是指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功能;内部特征是指模块内部具有的特点。简而言之,“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单位或集成块,它既相对独立存在又与其他模块具有衔接功能。

  2.模块教学:模块这一概念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课程教学。模块教学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学英语模块教学是指把复杂的英语语法、中学课标3,500 个英语单词和听、说、读、写等语用能力的培养优化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模块的内容既相对独立,模块之间又相互联系。同时,优化后的教学模块使英语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板块化、

  系统化,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科学把握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2)初步形成中学英语课程模块内容的设置方法和体系。

  (3)系统研究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和评价方式。

  2.研究内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特质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特质。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的设置、调整研究。

  A、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

  B、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基本原则;

  C、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具体方法。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评价。

  (4)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A、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境设置工艺;

  B、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感处理工艺;

  C、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环境交互工艺;

  D、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激励工艺。

  (5)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研究

  A、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操作个案;

  B、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学生学习个案。

  3.研究重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的调查分析,剖析影响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相关因素,揭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内涵和价值,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研究体系。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9月)

  根据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能较好地界定模块教学的科学内涵,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的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方

  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个案汇编成集,接受省市专家的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理论。着眼于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特质的探寻,并进行综合分析,力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重点调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判断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影响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了解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积极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块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逐步建构一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并不断应用于学校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切实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

  (4)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案例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提炼总结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式、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课程重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组织实施能力的最优化。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它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可以是几个单元的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大的模块由小模块组成,大的模块可以组成更大的模块,一环套一环。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4)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最先在职业教育中运用模块教学,这种教学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普通高中在传统的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升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

  2.创新之处

  (1)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

  生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理论、认知理论等方面可能产生新的见解。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重视实践经验、生活体验以及操作技能,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有其独特观点。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技术保证

  课题主持人系市学科带头人,市“226三期工程”培养对象,先后主持过五项省市级重点和立项课题,并圆满结题。课题核心组成员为市骨干教师 ,先后担任过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核心组成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主持人。学校长期聘任省英语特级教师张淳老师为校本培训专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2.时间保证

  建立严格的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每月至少要有一次集中研讨交流活动,并注重日常的学习、实验、探索、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能为课题组提供必备经费,并能保证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参与各种研究活动。

  4.资料保证

  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探索、研究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http://m.tj-tytgt.com/shuzhibaogao/19385.html


推荐访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框架

上一篇水土保持方案

下一篇药品消费市场调查方案

述职述廉报告推荐文章

述职述廉报告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